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历史上的军事革新方式

2023-04-10 19:13:30 1558

摘要:2017-04-12 10:380每次世界军事革新,总会为世界战争史留下这样那样的遗产。那么,军事革新到底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哪里?正规军队形成中的量变到质变早期的欧洲崇尚骑士精神,崇拜肌肉发达的骁勇之人。然而,枪炮的出现让...

2017-04-12 10:380

每次世界军事革新,总会为世界战争史留下这样那样的遗产。那么,军事革新到底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哪里?

正规军队形成中的量变到质变

早期的欧洲崇尚骑士精神,崇拜肌肉发达的骁勇之人。然而,枪炮的出现让他们无奈地发觉,“那些不敢正视对手的懦夫和懒虫”,居然依靠远处发射的子弹就打倒了勇敢、强壮的骑士。贵族们憎恨这些躲在远处的枪手、炮手,认为这是对骑士精神的侮辱,但是,战争的发展还是令他们逐渐放弃了骑士精神,开始组建由平民士兵组成的现代正规军队。由此,军队纪律的重要性高过了单兵的战斗能力:单个格斗,技能平平的士兵对骑士构不成足够的威胁,但大量动作一致的、手持火枪的士兵,依靠战斗队形的转换以持续火力和面积杀伤,很容易就可以将骑士打下马来。

骑士文化的实质是精神统一、行动独立,注重个人英雄主义。枪炮将众多平凡的士兵组合起来,士兵们更加注重集体荣耀和行动统一,形成了现代军队。这种军队正是由于对士兵、火器的“量”进行科学结合而形成的,它的战斗力同骑士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坦克“闪电战”,把握关键性的局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法军所崇尚的是拿破仑时代的速战速决运动战的进攻精神。福煦认为:决定胜负的将是绝对的进攻和古典战斗精神;物质的火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成败,只有精神才是真正的决定因素。在火炮与精神面前,法国人更注重后者,而将前者看作对精神的震慑力量。结果,法军一度在德军机枪、重炮的强大火力下受到重创。

节节失败的法国军队依靠阵地防御战,阻住了德军的步伐,并最终在残酷的阵地消耗战中打败了德军。在这个过程中,坦克已经出现并在阵地战中崭露头角。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法军虽然生产出了世界上一流的坦克,但却只是将其作为扩大阵地缺口的辅助力量看待,他们进行军事革新的焦点仍然是一战中扭转战局的防御战,并精心打造了著名的马其诺防线。但是,德国人已经不再打“堂堂之阵”的阵地战,而是使用法国人所忽略的坦克实行快速机动的“闪击战”,绕过马其诺防线直捣英吉利海峡的敦刻尔克,迫使法国投降。

法国人两次在战争初期的失败,缘于他们对影响战争整体的关键性局部的判断失误。德国人将法国人视为辅助性因素的火炮、坦克放到军事革新的主要位置,从而在战争初期收到了巨大的整体效益。

同样的敌人,不同的战法,理性选择主动与被动

冷战后期,为了打破北约的“前沿防御战略”,苏军开始改革传统的“大纵深战役理论”,认为不断改进的常规武器“使现代战役具备了立体的、大纵深的性质”。由此,苏军将二战中的“快速集群”发展为“战役机动集群”,为其配属空中突击部队、陆军航空兵、自行火炮部队、机动防空部队以及后勤、工兵等部队,使其具备快速机动能力、独立作战能力,以便利用第一梯队在敌阵地前沿打开缺口,迅速突入敌纵深,破坏其防御体系。这一理论在中国被称为“大纵深立体战役理论”。

针对苏联新式作战理论,传统采用的前沿阵地防御已经无法阻止苏军的进攻,战役后方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作战理论亟须调整。然而,中美两军采取了不同的理论创新方式。美军并没有改变前沿防御的基本思路,而是依靠自身强大的空中、地面突击力量,着眼于在战争初期即迅速打击苏军部署在战役纵深的“战役机动集群”,使其丧失纵深打击的能力。由此,美军于1982年提出“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其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主动打击敌军纵深。中国军队看到了美军作战理论的发展,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还不具备主动打击苏军纵深的能力,于是开始着眼于加大防御的韧性、弹性,发展大纵深、立体防御理论,核心是拓展自身的防御纵深和空间层次,以层层消耗苏军的突击力量,使其变为强弩之末。不可否认,中国军队作战理论的这些改革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然而,中国军队是最为重视掌控主动性的军队,阵地防御战役战斗上的被动是为了保护战争潜力,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赢取战略上的主动从而发起战略反攻。显然,中美军队在主动与被动上的选择,战略方针以及作战理论的确定,都是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任何军队都必须争取把握战争的主动,物质条件占优本身就是一种主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应坚决保持发挥这一优势;否则,就应适当放弃一些次要因素来培植主要因素的成长,以求在被动中争取主动。军事革新的逻辑起点

军事革新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物质条件与军事理论的统一。在军事革新中,物质条件是根基,军事理论是架构,两者是互为依托、互为促进的,共同构成了军事革新的核心动力。法国军队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均拥有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战争初期的失利暴露其缺乏先进的军事理论支撑;面对苏联的作战理论创新,中美两军根据自身战争物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军事理论发展方向。以上三种历史案例分别从正面、反面和“中性面”的历史角度描述了军事革新的现象,从量变与质变、局部与整体、主动与被动的哲学角度阐释了军事革新的一些规律。然而,不论从哪种角度、哪个角度去看待军事革新,保持物质条件与军事理论的统一,都是军事革新的逻辑起点。

如何把握这个逻辑起点是军事改革的关键所在。任何军事理论的创新、发展都不能是“空中楼阁”,不能产生于“象牙塔”之中,必须以准确掌握我军武器装备、人员素质、体制编制状况等物质条件情况为根本。反过来讲,任何武器装备的研制、军事人才的培养、编制体制的调整,都必须以系统、科学的军事理论为遵循,不能各自为战、自成体系,更不能着眼于自身利益需求而不顾整体、无视大局。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