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2 16:43:10 | 浏览:526
距离岩石教堂大约 20 分钟、离史蒂文·霍尔设计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大概 5 分钟的步程,赫尔辛基市中心最繁华的纳瑞卡广场(Narinkkatori square)南侧,有一个地标性建筑——康比静默教堂(图中橙色三角形标注处)。
将设计融入生活
2012 年赫尔辛基成为继都灵(turin,2008)、首尔(seoul,2010)之后的第三个世界设计之都,它竞选的口号是:开放的赫尔辛基——将设计融入生活。此活动旨在为各参选城市提供一个平台来展示其设计成果,通过设计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
↑via网络
康比静默教堂可说是 2012 年赫尔辛基最成功的设计项目。
教堂由赫尔辛基教区和赫尔辛基市社会服务部合作管理,每天从早到晚开放,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via网络
康比教堂的设计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静和彼此相遇的空间。
建筑设计由K2S建筑师事务所完成,在开放后的头两个月,有超过 100,000 名游客参观了教堂,几十个出版物,例如: A + U,ARK,Monocle 和 A10 都介绍了这个项目。
康比教堂成为赫尔辛基的新地标。
温暖的芬兰式建筑
习惯了冲入天际、繁复华丽的哥特式教堂,初见康比时,它的圆柱形木质外表还是让我们深深震撼了。
在寒冬占据大半年景的芬兰,它简直就是一个可爱、温暖的神一般的存在。
芬兰建筑特点,就是对建筑的整体方面有着严格的把握,善于在细节雕琢上下工夫。芬兰建筑史经典的,而不是时尚的,是经过数百年的历史筛选和时光打磨留存下来的。芬兰建筑十分推崇优雅、高贵和浪漫,它是一种基于对理想情景的考虑,追求建筑的诗意、诗境,力求在气质上给人深度的感染。风格偏于庄重大方,整个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恢宏的气势,豪华舒适的居住空间,屋顶多采用孟莎式,坡度有转折,上部平缓,下部陡直。屋顶上多有精致的老虎窗,且或圆或尖,造型各异。外墙多用石材或仿石材装饰,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制作工艺精细考究。芬兰建筑呈现出浪漫典雅风格。
从主街道进入纳瑞卡广场时,左下角的大门内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室。
侧面看,它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教堂形制,像个木桶。傍晚时灯光投射上去,宛如北欧童话。
教堂外墙由芬兰云杉条构成,以不同的半径弯曲,木材利用纳米技术的特殊蜡来上釉,整个框架由大块胶合梁制成,展示了使用地方性材料的意义,具有浓厚的芬兰特色。
夏季时教堂的入口是这样的,十字架提示着它的宗教属性。
几张北欧风格的桌椅摆放在门口,与周边的商业广场既融合又独立。
流线型的圆桶与玻璃门的完美结合简直令人绝倒,光影带来的几何变化令人分不清虚实。
玻璃门上居然印了设计平面图,简洁明了,令参观者一目了然。
静默的力量
进入玻璃门,是教堂的接待处和休息厅等公共空间,有条不紊地摆放着各种经典的北欧家具。
墙上悬挂着教堂的各种联系方式、设计图和工作人员的照片。
教堂主厅高度为 11.5 米,内墙由切割成形的木板条排列而成。木材和天顶透下的自然光线使密闭的空间变得安全、温暖又静谧。
仿佛进入异度神秘空间,无论坐、立,这狭小的空间都充满了力量。
祭坛的银十字架由艺术家铁匠 Antti Nieminen 雕刻而成,
礼拜堂中的纺织品由艺术家 Tiina Uimonen 设计,并定期撤换。
教堂建筑的弯曲形状和装饰产生了流动感,有一些石头状的布靠枕散布在各处。
安静的祷告者和孩子们共处,让人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巧思和细致,也更加感叹设计的魅力。
康比教堂并不承担实际的教会服务或其他宗教仪式,如浸礼或婚礼。然而,常规的祷告会在教堂举行。
安静,是一种力量。
你会忍不住点上蜡烛祈祷,为最纯洁的理由。
走出教堂,海鸥从蓝天掠过,爬楼梯的人成为剪影,我们的内心却宁静又充实。
总有这样的地方,能让我们在喧嚣中找到精神的庇护,思考自己的生活。
2008 年,建筑设计事务所 K2S 赢得了城市规划局发起的建造位于岗比的教堂的设计竞赛,建设工作于 2011 年开始。“建筑的愿景基于安宁的主题”,其建筑师之一—米高•苏马宁(Mikko Summanen)说,“我们不希望教堂受到外部世界的侵扰。”走进教堂的人可以专注于最为本质的东西,在这里,气氛是很重要的。整幢建筑由形式和材料(枞木和赤杨 )以及光线为主导,共同营造出神圣的氛围。
2010 年,康比静默礼拜堂获芝加哥雅典娜国际建筑奖(还没建好,方案已经获奖)。
“我们在 2008 年竞标的时候,只知道客户希望在市中心的商业区中建造一座能让人静心、放松的木结构教堂,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再提任何具体设想。”这种概念性的要求,对竞标建筑师来说,反而更具挑战性。不过,当林图拉他们来到这片喧嚣的商业广场上,当即就体会到了客户真正的意图。“太热闹了,过往的人们匆匆忙忙,钢筋、水泥、熟悉的品牌标识,占据了所有的视线。这里和世界上任何大城市的商业区几乎没有差别。所以,这里必须有一种特殊的建筑,能让人们享受片刻的沉静,找回属于芬兰的传统。”为了建造安静的建筑,K2S 设计了五六个不同形状的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多边形。根据林图拉的解释,最终,他们选择了圆弧造型,并不是因为它看上去有多么接近自然,而是完全为了“安静”。
门厅 2. 办公室/接收 3. 衣帽间 4. 教堂 5. 圣器室 6. 更衣室 7. 存储 8. 技术空间 9. 洗手间
“圆弧造型最大程度满足了我们追求宁静建筑的诉求。”教堂内墙和教堂外壁的曲线,呈现出两种相反的延伸方向,这样就能在不增加建筑承重、视觉负担的情况下,加厚教堂的墙壁,起到良好的隔音效果。同时,在处理穹顶时,林图拉在横向和纵向上也都应用了弧线。“这是为了让教堂乐声的回音更加自然,气流更加畅通。教堂毕竟和录音棚是不同的,后者的隔音效果很强,但方正的墙面和天花板,却阻碍了声波折射,回声往往很干涩,不自然。”
为了让这个面积 300 平方米的建筑保持浓郁的芬兰传统气质,林图拉他们不仅做了无数次模型实验,而且对诸多细节衡量再三。“除了安静之外,芬兰的传统建筑,还有平易近人的亲和力。”他们勘察了商业中心人流走向之后,在教堂人流密集的方向设计了两个入口处。“当人们在商店疯狂血拼,或者从车站奔波而来,都可以在路过教堂时,进来静坐几分钟,让心灵恢复平静。”进入教堂之前,人们必须穿过有着大块落地玻璃和黑色混凝土外墙的走道。之所以为木质教堂安插两条这样的走道,一是为了让教堂与周边商厦建筑有个过渡和融合。“另外,走这样一段路,人们会逐渐把外界的喧嚣抛在脑后,当人们跨入教堂的正门时,他们已经为接下来几分钟的心灵沉静做好了准备。”
其实,林图拉他们把云杉木材料切割成小条形状,像垒砖一样垒成外墙的做法,也是出于建筑亲和力的考虑。“商业广场上人流很多,不少路人都会与教堂擦肩而过。如果外墙是同一种颜色,没有接缝,从视觉上来说,就会造成被一个庞然大物压迫的感觉。”而用木料搭积木的手法,却能把人的视线吸引到一条条错落有致的分割线上来。一个有着安静、平易近人气场的建筑,在设计师们反复斟酌之后诞生了。
何小強
四川宜賓人,1997年畢業于重慶建築大學(今重慶大學)。
景觀、建築和室內設計師,百度旅遊“旅居”、“行旅”專欄作家。
現任深圳市何小強景觀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
他積極宣導並踐行“整體協同設計”理念,主張尊重自然、崇尚人文的設計,並著力于高端會所、精品商業及辦公空間、酒店度假村及別墅的景觀、建築及室內設計與研究工作。
何小強先生曾負責北京奧運會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緬甸仰光自然世界公園、萬科中心等多個國內外重要專案的景觀設計。近年來,大量考察研究能高度融入自然並充滿人文關懷的設計作品,出版了《發現清邁》、《探索蘭卡威》、《斯里蘭卡印象——設計師眼中的斯里蘭卡》等系列設計參考書籍。
+
待續
+
/
征稿要求
1. 关注你一个人的行走体验(注重时效性);
2.文字为主,配少量图片:摄影、速写、草图、写生等;
3. 文字关注你的行走体验:可观照民生、民风民俗、风土人情、建筑人文、艺术、梦游等。
/
主编
李仕泉
/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在嘢”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
/
主编微信号
madelsq
/
投稿邮箱
lsq731204@126.com
/
合作│展览│艺术品购买│画册设计│VI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