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图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沈晓琛高原大地,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8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的普法小镇,午后的太阳下,写有“普法小镇”字样的彩色定位标识牌让人眼前一亮!“我们既有热闹的陶小堡河湟风情步行街,也有浓郁的民...
文/图 青海法治报·法眼记者 沈晓琛
高原大地,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8月5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陶北村的普法小镇,午后的太阳下,写有“普法小镇”字样的彩色定位标识牌让人眼前一亮!
“我们既有热闹的陶小堡河湟风情步行街,也有浓郁的民俗文化和人文景观。今年,这里又新增了一处弘扬法治文化、传播法治文明的阵地——陶北村普法小镇法治文化阵地,用现在时髦的网络词来说,就是法治文化‘打卡地’。”陶北村党支部书记陈俊良向记者介绍。
原来,这是一个集法治文化、普法宣传、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普法阵地。
定睛一看,指示路牌分别指向“立法路”和“人生路”两大主题宣传景观,两个箭头指向不同的方向,但却紧挨在一起,有点意思!经城北区司法局工作人员的讲解,记者才知道,这也寓意着两条道路并肩齐行,共同进步成长,相依相存。
“现在指示路牌‘打卡’完毕,我们继续去往下一个点。”工作人员说到。
接下来,是普法小镇的“吸粉利器”——地板钢琴,只需要用脚踩,就能发出优美的音乐,还能发出彩色的光芒,在夜晚光彩四溢,依托阵地奏响“法治新乐章”。
像参观景点一样“打卡”普法小镇,感受法治文化,也是记者前所未有的体验。为何要将普法小镇建设在这里呢?
原来,是城北区司法局依托陶北新村的陶小堡河湟民俗文化步行街人流量集中、人文环境优越、文化底蕴浓厚等地理优势,打造了陶北村普法小镇法治文化阵地,这也是推动“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一项有力、有趣、有新意的举措。
再往前走,独具特色的宪法、民法典书本造型景观,通过发光文字的形式让大家在游览中近距离感悟法治精神。
“这些剪纸作品是自己设计的吗?”道路左边展示的8幅法治文化剪纸作品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
陈俊良告诉记者:“这些剪纸作品算得上是最具地方特色的,都是出自陶小堡兰花花非遗展示中心,通过将法治文化融入剪纸线条艺术,跃然纸上,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引导群众与法同行,大家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法治文化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我们通过艺术景观展示的形式,将法治文化与陶北文化相融合,纳入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消防安全等法治文化和元素,实现融法于景,寓教于游。”城北区司法局副局长马菊珍说。
普法小镇东侧,是“人生路”系列宣传,从人的一生从幼变老为切入点,以人生各个阶段以及相对应会运用到的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设计成了这一组景观造型,吸引群众进一步了解、学习法律知识。
再往前走,就是“法治之家”互动学法区,上面有16块可以翻转的方形,正面展示的是法律名称,反面是对这部法律的简单介绍,立体、独特,还有浓厚的艺术气息,让人难以忘怀。
最后引入眼帘的是一对可爱的卡通人偶,一蓝一绿。这是城北区法治文化宣传大使——“北法精灵”,也是陶北村普法小镇的IP形象。一个叫“小北”,一个叫“小法”,“小北”着装配色中灵动的绿色象征着“生态宜居北区”,“小法”身上璀璨的蓝色象征着司法公平正义。
马菊珍告诉记者:“在开展普法宣传的过程中,将这个可爱又不失威严、庄重的动漫形象印制在各类宣传资料、普法纪念品上,让群众倍感亲切,更有助于普法活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
“我们不断从宣传型向服务型发展,积极适应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新形势,也在此呼吁广大群众,欢迎大家来普法小镇‘打卡’参观,感受法治之‘旅’。”马菊珍说。
来源:青海法治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